“我们把无人机应用到很多场景中,如电力巡线、婚礼航拍、测绘、农业等,最后发现,无人机应用比较好的落地场景需要具备三个标准:刚需、市场体量大、市场充分商业化,恰好三个标准只有农业最符合标准。我认为只有农业才是无人机大规模使用并且可以市场化的场景。”农田管家创始人余洋告诉拓扑社。
农田管家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一家以提供飞防植保服务为切入点,为农民提供搭建线上高效撮合资源匹配、线下深度保障服务落地的农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旨在帮助农户们实现共享现代农业服务。
刚需、大体量、充分市场化的农业无人机市场余洋表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拥有18亿亩耕地,其中大田作物种植面积是16.7亿亩左右,剩下是几亿亩的经济作物。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飞防服务渗透率预估将超过50%,与日本和美国无人机喷洒农药相比,我国农业航空作业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约为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施肥、授粉、农资销售等部分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农业起码是一个上千亿体量的市场。
但是,当前大部分农民受困于传统的自给自足闭环的生产模式,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土地流转和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流失,再加上人工施药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农药利用率低,病虫防治等问题的出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机器替代人工成为大势所趋。农民希望可以通过无人机植保进行作业,改变高风险、低精度、低效率、低利用率的植保现状,大幅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如果人工喷洒农药,一天喷洒十几亩地,无人机喷洒面积可以覆盖400亩地左右,基本上以二十几倍速度的效率提升。”
此外,农业不像电力巡线、移动基站巡检等领域,客户数量少、市场化复杂,如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国家级别的公司,需要经过招标才能获取客户。但农业市场体量大,需求明显,对农民来说,只要能够帮助他们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即可,服务商完全可以以市场化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农田管家的做法是,从农业植保切入,打造互联网模式的农业共享现代服务平台,一端是成规模的种植户,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上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民进行精细化作业,提高效率。另一端是无人机飞行员,平台既通过高效算法线上统筹调度将两端用户连接起来,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撮合供需端,打造标准化的服务平台据悉,植保是非标服务,平台不仅提供信息匹配,也针对不同作物细化飞行高度、速度、每亩药量、颗粒度标准负责,服务过后平台方还要检查是否有漏喷、重喷等情况,从平台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更好的把控。
那么,农田管家是如何检测飞防队的服务质量呢? 余洋解释道,农田管家会对平台所有入驻飞手的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和评级,并要求飞防队严格按照指定步骤进行作业,通过传感器对飞行轨迹、用药量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可视化作业,确保为农民提供最放心的飞防服务。“农田管家自建一个研究中心,会根据一系列详细参数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判断很多维度,如无人机的质量,飞防服务的执行能力,飞防队喷洒均匀度、风场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沉淀率。”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田地受季节、气候影响,土质不同,为了保证服务的标准化,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喷洒农药需求,农田管家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根据不同需求就近或者跨区域派单,由此实现快速响应和大规模调度,最大化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把专业的药剂配方、先进的作业设备、严格的飞防标准和优质的保障服务惠享给千家万户,也解决了飞手工作时间受季节影响、工作不饱和的问题。在需求端方面,农田管家与政府、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如北大荒、新疆建设兵团等;还会通过递推的形式进行获客。例如,飞防服务的落地最终由省级分公司和村镇合伙人来完成:省级公司由农田管家自建,负责省区政策制定、市场推广等。
这样,农田管家提供的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植保的效率,降低了对人力的需求,一方面提供科学种植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通过大数据打通飞手端和农户端据悉,在产品方面,农田管家基于大数据的后台,通过数据化管理连接飞手端APP和农户端APP,提供标准化服务,打造农业服务中的“滴滴”。
农田管家通过飞手端APP接入到平台,为飞防队提供团队管理、设备管理、作业过程监控等日常管理功能,通过线下无纸化提升管理效率和协作效率。余洋表示,飞手端主要具备三方面功能:供需撮合平台、用户管理软件、农田管家学院。以用户管理软件为例,它包含团队管理、无人机管理、客户管理等功能模块。例如,由于飞防作业的复杂性,飞手难以独自作业,需要副手、小工等进行协助;再比如,单个飞手作业能力有限,承接飞防任务也比较困难,因此飞手大都以飞防队的形式组织起来,负责人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给予队长管理权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任务调度、安排协作。 而农田管家学院是一个知识社区,一个标准化服务输出的模块。飞防队员可以在社区里了解,不同地区的田地特征,用药量,喷洒方式,指导他们合理进行作业,提高技能水平。
农田管家可以检测到飞防队的每一次喷洒的作业记录,并且记录下来,农民可以通过客户端实时查看飞防队的服务进度和质量,进行打分评价,这样平台可以针对飞防队作业情况进行合理指导。 现阶段农田管家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撮合飞防队和农户,抽取服务费;第二部分是平台提供带药服务,直接将农药用于喷洒用药中。
余洋表示,农田管家为了保证销售的农药质量,内部设立供应链部门,根据农药厂商提供的证件、第三方质量报告等信息,选择优质提供商进行合作。 截止目前,农田管家平台上已入驻超过1000个飞防组织,可调度无人机超过6000架,在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区建立分支机构,飞防服务覆盖10余个省近千个县市乡镇的经济作物区和大田作物区,已完成订单量超过600万亩次,预计2017年总作业面积超过800万亩,复购率达到80%左右。
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