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市区植保植检站(机构):
为贯彻落实《2025年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要求,做好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促进油菜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提升,我站制定了《2025-2026年度湖南省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2025年10月13日
2025-2026年度湖南省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全省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工作,融合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确保油菜生产安全,提升菜籽油品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关口前移,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突出油菜主要病虫害,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抓住防治关键时期,落实“一促四防”技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带动群防群治,有效控制油菜病虫害危害,保障油菜生产安全。
二、防控目标
以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蚜虫和苗期杂草为重点,兼顾病毒病、立枯病、白粉病、小菜蛾、猿叶甲、黄曲条跳甲等病虫害防治,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重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绿色防控覆盖率较上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较上年度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三、防控措施
加强病虫害精准监测和调查普查,及时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流行动态。在综合应用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施肥、畅通“四沟”、降低田间湿度等农艺措施的基础上,分阶段落实关键防控措施,尽量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一)油菜播种期
一是选种和种子处理。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虫性好的油菜品种,优先选用近5年新选育的优良品种。霜霉病、病毒病发生严重地区推荐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根肿病重发区可选种沣油737 R、华油杂系列、圣光165R、中油926等抗(耐)性品种,可适当推迟播种期。播种前3-5天,用10%盐水选种,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和秕粒,选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预防油菜菌核病,可选用盾壳霉或木霉菌拌种;防治蚜虫或黄曲条跳甲,可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油菜根肿病发生区或潜在风险区,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多粘芽孢杆菌拌种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二是轮作和土壤处理。条件适宜地区建议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少田间病原菌菌源量以及虫源基数,减轻油菜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菌核病重发区,可选用木霉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根肿病常发区可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进行土壤处理,减少田间菌源量。移栽油菜播种前对苗床进行消毒杀菌,清除田间杂草并对周围十字花科作物进行喷药防治。免耕轻型栽培油菜,在播前喷施草甘膦防除已出土杂草,播后苗前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二)油菜苗期
冬季至早春重点防治蚜虫、根肿病、霜霉病和恶性杂草,兼治小菜蛾、猿叶甲等。在合理施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油菜抗病抗逆能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糠氨基嘌呤、多效唑等。
移栽前2-3天,可选用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对油菜苗圃施用一次“起身药”,压低蚜虫等害虫基数。苗期对百株蚜量达到500头的田块,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及时进行防治;霜霉病病株率达到20%的田块,可选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乙蒜素乳油等进行防治;猿叶甲发生区可喷施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兼治;小菜蛾发生初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生物制剂防治,重发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根肿病重发生区在移栽时用10%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灌根(定根水),移栽10天后用10%氰霜唑悬浮剂或50%氟啶胺悬浮剂药液灌蔸,直播田出苗后7-10天,选用10%氰霜唑悬浮剂或50%氟啶胺悬浮剂叶面喷施,间隔期10天左右再施药1次;重发田块可喷施生根剂、免疫诱抗剂等,提高植株抗逆性。
防除恶性杂草,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及其复配制剂对大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封闭效果不好的,在移栽油菜活棵后或直播油菜田杂草2-5叶期,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日本看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草除灵、二氯吡啶酸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土壤封闭除草要在油菜移栽前或播后苗前施药,茎叶处理除草宜在杂草2-5叶期进行,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用水量要适当加大,每亩用水量30-40公斤为宜。宜选择晴天无风且气温不低于4℃时用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三)油菜蕾苔期
重点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兼治菌核病、霜霉病等,关口前移,压低花角期病虫发生基数。蚜虫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叶片正反面喷雾,蚜虫发生数量高的地区或田块,7-10天再防治1次,注意同时对田埂杂草施药,控制蚜虫危害,预防病毒病发生流行。菌核病常年重发区或出现秋苗发病区域,田间明显可见茎基部感染时应采用全株喷雾方式及时防治,药液要求能够接触到油菜植株茎基部和地表土壤,杀灭土壤中已经萌发的菌丝和形成的子囊盘,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腐霉利、咪鲜胺等。霜霉病重发田块可添加代森锌、乙蒜素等兼治。
(四)油菜花期
重点防治菌核病,兼治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施药时可向药液中添加具有增效作用的磷酸二氢钾、硫肥、速效硼等,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落实“一喷四防”,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油菜菌核病重发区全面落实油菜开花始盛期(油菜主茎开花率达80%左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预防用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丙硫菌唑、咪鲜胺、菌核净、多菌灵、异菌脲、腐霉利、甲基硫菌灵、腐霉·福美双等药剂,以及盾壳霉或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实施预防,如遇连阴雨、花期持续时间长等适宜病害发生流行的天气,需要在盛花期(75%的油菜枝梗已开花)进行第二次药剂预防。霜霉病病株率达20%时,可选用乙蒜素乳油、代森锰锌喷雾。百株蚜虫量达到500 头时可选用噻虫嗪、溴氰菊酯等药剂均匀喷雾施药,兼治其它害虫。
(五)油菜角果期
重点防治蚜虫、白粉病。当田间有蚜枝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噻虫嗪、溴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当田间白粉病发病株率达到20%,选适宜天气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等进行兼治,连续喷施1-2次,兼治其他病害。其他虫害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阿维菌素乳油、溴氰菊酯、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连续喷施1-2次。
四、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科学用药。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高效对路药剂, 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做到时期准、用药足、配施药科学。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每亩用水量苗期不低于2升、花期不低于3升,并添加沉降剂。
二是注意保护蜜蜂。油菜花期施药时要避免使用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以防影响蜜蜂采蜜安全。花期用药时要发布用药提醒通知。
三是注意抗性治理。要交替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作用机理的药剂。要加强抗性监测和治理,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改用其他药剂,如菌核病等病菌对多菌灵等已产生抗药性,要停用并选用其它药剂,以提高防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要强化属地责任落实,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适时组织开展大面积防控和应急防控。
(二)加大资金支持。各地要统筹利用油菜生产相关资金,开展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打好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推动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三)强化监测预警。加大油菜病虫害监测调查力度,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流行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防控重点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加强植保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病虫害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率,增强时效性,为大面积防控和应急防控提供精准测报服务。
(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支持油菜生产优势县市区开展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要求各创建1个面积不小于1200亩的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核心示范区;播种面积在10.1-50万亩的县市区,要求各创建1个面积不小于600亩的核心示范区;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下的县市区,要求各创建1个面积不小于300亩的核心示范区。
(五)强化宣传指导。多方式、多渠道开展油菜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广大种植户,以及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等的防治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良好氛围。2025-2026年度,省站计划在鼎城区、汉寿县、浏阳市、衡阳县、隆回县、湘潭县、慈利县、麻阳县、沅陵县、辰溪县等10个县市区开展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示范,每县市区要求各创建1个面积不小于100亩的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500亩以上。在宁乡市、衡东县、醴陵市、洞口县、平江县、临澧县等6个县市开展油菜病虫防控效果暨植保贡献率评价工作。
请各市州于2026年5月31日前将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发省站防治科。请鼎城区等10个县市区、宁乡市等6个县市区于2026年6月20日前分别将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示范总结、油菜病虫草害防控效果暨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报告发省站防治科。联系人:谢理,电话:19067185136;邮箱:hunanf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