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4 | 来源:侃财邦 | 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 |
低空经济,是近两年的热词。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全国多地加快布局,千米之下的空域蕴含着万亿级别市场。
2024年4月27日,摄影师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空中田园景区航拍创作。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吴勇兵 摄影报道
无人机飞入各行各业,飞手职业“吃香”
低空经济的载体包含有人飞机和无人飞机。侃财君注意到,相比于有人飞机,无人飞机门槛更低,更容易“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更多应用场景。
湖南是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近几年在无人机应用领域上飞速发展。
“从2020年开始,湖南省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主要由无人机来实现。”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巡检中心主任万富力说,超高压输电线路很多分布在山区、无人区,以往人工巡检,光爬上一座山就要花2个小时。
有了无人机巡检,不但免去了高强度体力劳动,更能提高巡检效果,效率是人工的三倍。如今,该中心300多个员工都成了无人机飞手,每天驾驶着300多台无人机在全省各地巡检,确保线路安全。万富力说,电网系统对无人机飞手需求量大,设计选线、施工、安监等环节都需要无人机飞手参与。
2024年7月3日,汨罗市长乐镇,来自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的技术员操作无人机进行救援和灾情勘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易于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提章介绍,公司2024年7月才在长沙成立,主要是提供无人机应用场景方案,目前就接到了很多单子,特别是安防、电力、林业、农业领域需求量大。
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理事长姚清明说,合作社只有几个飞手,一到农忙就忙不赢,要花钱去外面专业公司请飞手作业。
据统计,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500亿元,无人机数量超187.5万架,而专业飞手缺口高达100万人。
《2024年度湖南省无人机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到2024年底,省内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总量13.5万多架,比2023年增长8%,全省无人机就业总人数达4.5万人。
安保农林领域应用广,飞手年收入可达30万元
近日,湖南各地早稻进入孕穗期。资阳区“90后”无人机飞手钟雷操控着无人机,在全区各地打“破口药”,为接下来的水稻抽穗做好准备。
钟雷告诉侃财君,飞防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收费也不贵,打药每亩收费8元,播种每亩收费12元,施肥每公斤收0.6元,因此周边老百姓的田都请他去作业。
资兴市唐洞街道镜塘村,植保人员操作无人机为水稻进行飞防作业。 李科 曹精元 摄影报道(湖南图片库)
最辛苦的时候是“双抢”时,钟雷每天通宵作业12个小时,白天睡觉,这样的状态要持续近半个月,差不多每天要作业700-800亩。
“但农闲的时候多,农忙的时候少,收入比普通农民高不少。”一年下来,钟雷飞防作业面积达4万亩,一年毛收入达30万元。对于这份工作,钟雷非常满意。
在株洲市,“90后”女孩通过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工资实现了翻番。
株洲市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袁雅雯告诉侃财君,2022年考取了无人机飞手执照后,主要负责公司的无人机飞手培训业务,工资从2022年的4000元变为如今的9000元。
在培训基地,袁雅雯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她说,“很乐于把这些技术传授出去,他们学会了无人机驾驶后,炎陵的黄桃、桃江的竹木、广西的柑橘等,都可以通过无人机轻松运出深山。”
执照成为“敲门砖”,飞手培训市场火热
2024年正式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控制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照。
取得飞手执照成为迈入低空经济大门的“敲门砖”,这无疑为培训行业带来巨大市场。
5月29日晚,一场以“诗韵汨罗·科技传承”为主题的大型无人机表演在汨罗市上空震撼上演。 周敏 摄(湖南图片库)
“无人机飞手需求量暴增,飞手培训成了公司主营业务。”湖南斯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介绍,以往是为了推广无人机才做科普和培训,如今是市场倒逼公司做培训。有3-5年飞行经验的飞手,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很普遍,现在公司每年要培训几千名飞手。
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聚集了4家无人机飞手培训企业,无人机培训的资质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芦淞通用机场工作人员董锐介绍,学员数量一直在增加,其中“90后”是主力军,有大学生考公安、消防员的,也有广告、物流、测绘、建筑、电力行业的人员。
精飞智能董事长龙永坚介绍,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2024年的飞手培训数量较5年前翻了10倍,其中主要是农民、学生、退伍军人等。
“长沙的无人机飞手培训机构从去年的4家变成了今年的十几家。”张提章称,无人机飞手行业火热,但不能盲目跟风,最好是从事相关行业、领域,毕竟要花个把月的培训时间,以及几千上万元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