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 |
茶陵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8月07日 |
“双抢”已经结束,中稻进入孕穗至破口前期,晚稻进入分蘖期。早稻田残虫已辗转进入中晚稻田,加上“两迁”害虫不断迁入,田间虫量叠加增长。8月份空气对流强、阵雨天气多,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当前病虫防治。
一、发生实况:
1、二化螟:中稻田残留基数较大,发育不整齐,世代重叠。中心测报点诱虫数据显示7月22-26日形成了第一个蛾峰,高峰日为25日,蛾量172只/晚。7月29日至8月1日形成第二次蛾峰,高峰日为30日,蛾量185只/台。预计第三代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发生在8月8-11日。8月7日晚稻田赶蛾,平均有蛾24只/亩,卵量调查平均16块/亩。田间危害情况调查,平均枯鞘蔸率0.1%-1%、枯鞘株率0.1%-0.3%。
2、稻飞虱:第五代稻飞虱不断迁入,加上本地繁殖,虫量不断增加。7月份先后出现多个迁入高峰,高峰日分别出现在7月16日、7月25日、8月1日,灯下虫量分别为401只、134只、93只。8月7日沿河村田间调查,中稻成若虫量平均579只/百蔸,高993只/百蔸;晚稻成若虫量平均为平均286只/百蔸,高408只/百蔸。
3、稻纵卷叶螟:测报灯下7月29至8月2日出现一个蛾高峰,蛾量少,测报灯仅有9只。8月7日田间赶蛾,中稻田亩有蛾量490只,高丘蛾量达1000只,田间卵、幼虫量较少,卷叶率约0.1%-1.2%,轻度发生;晚稻田平均每亩有蛾量25只,高丘蛾量57只,卷叶率约0.01%,零星发生。
4、稻杆潜蝇和稻蓟马:目前两者在晚稻上危害已显症状,需高度重视。
5、纹枯病:中稻纹枯病仍在流行,一般病蔸率平均为9%,高丘达30%,偏重发生。
6、稻瘟病、稻曲病 :天气预报预测显示,8月份大风、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和流行。中稻即将抽穗,要谨防穗颈瘟和稻曲病爆发。晚稻要注意预防稻叶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晚稻主治二化螟、稻飞虱、稻叶瘟,兼治稻蓟马、稻杆潜蝇、卷叶螟。迟熟中稻主治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
2、防治范围:晚稻、迟熟中稻
3、防治适期:8月9-13日(晚稻早栽早治,中稻破口前)
4、防治药剂:选好药剂,晚稻田兑水量30公斤,中稻田兑水45公斤喷雾。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亩用5%阿维菌素150毫升或10%阿维.甲虫肼150毫升或8%阿维.氟铃脲乳油100毫升加20%氯虫苯甲酰胺20毫升或16%甲维.茚虫威20毫升。
稻飞虱、稻蓟马: 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6克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或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毫升。
稻瘟病:亩用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毫升或13%春雷.三环唑30克。
纹枯病、稻曲病:中稻田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毫升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克或30%苯甲.丙环唑20克。
三、防治要求
药量水量兑足,喷雾均匀,避开高温强日照时段作业,以防作业人员中暑、中毒。药后田间保水3天,6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飞防组织,严格按照飞防配药规程配药,兑足水量,调整飞防高度、速度,注意风向,避免漂移周边敏感作物引起药害。
公益提示:
1、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3、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