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隆回县植保植检站 2023年04月26日

2023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1水稻病虫发生趋势

1.1总的发生趋势

今年全县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08.6万亩,预计主要病虫全年属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554万亩次,且虫害继续重于病害,虫害发生面积426万亩次,病害128万亩次,其中纹枯病90万亩次、二化螟106万亩次、稻飞虱158万亩次、稻纵卷叶螟90万亩次,属大发生;稻秆潜蝇40万亩次中等偏重发生;稻蓟马20万亩次,在中晚稻苗期中等发生,稻瘟病9万亩次、稻曲病7万亩次在中晚稻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8万亩次中等偏轻发生,在中晚稻上存在严重发生的潜在危险;负泥虫在常规中稻区,细菌性病害、稻水象甲、稻赤斑黑沫蝉偏轻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稻水象甲存在扩散为害风险;水稻霜霉病在早中稻苗期,稻蝽蟓、粘虫、稻蚜等在中晚稻上都有一定程度发生。

1.2主要依据

1.2.1病虫冬后基数。二化螟冬后活虫基数全县加权亩平虫量17220条,其中板田亩平活虫数23154条,局部田块亩有活虫83375条,冬后二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比上年的12236条/亩,增加4984条,增加40.73%,田间虫源量大,具备大发生条件,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大水田四个高海拔乡镇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乡镇大发生。纹枯病去年大发生,今年田间残留菌核量平均每亩12.3万粒,菌源丰富。稻瘟病去年全县发生8.4万亩次,发生面广,菌源充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去年发病面积7万亩,传毒虫源白背飞虱常年发生面积大,若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与水稻敏感生育期吻合,该病害危害风险很大,极有可能造成大流行。

1.2.2气候条件  我县历年5-7月规律性强风雨过程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迁入和发生,8月份高温少降雨,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8-9月份回迁虫源和本地虫源混合发生,加重为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因近几年来白背飞虱前期迁入量大,存在严重发生的潜在危险。

1.2.3品种分布与耕作制度  我县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大,中、迟熟品种比例大,成熟期延长,均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流行。近年稻瘟病抗性品种得到大量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稻瘟病的总体发生程度,但早稻感病品种植面积多,优质稻、两优系列等品种栽植面积广,品种抗性参差不齐,水稻危险生育期如遇适宜气候,稻瘟病在老病区或感病品种上将会大流行。二化螟因油菜田种植面积增加,但总体为零散分布,南面还存在双晚、烟晚与一季稻田插花分布,桥梁田多,羽化期延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防治难度大。

1.2.4栽培管理  一是水稻育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水稻插播期、封行期提早,利于二化螟和纹枯病的发生;二是化肥用量大,特别是偏施氮肥现象仍较严重,导致禾苗生长嫩绿,甚至后期贪青晚熟,对各种病虫发生均有利;三是水稻后期田间荫蔽多湿的小气候对纹枯病、飞虱发生极为有利;四是壮籽类叶肥的使用等也可加重穗瘟的发生;五是插播期不一,插花种植,增加了中间寄主和桥梁田,为病虫交叉发生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螟虫和两迁害虫等发生;六是机收面积增加,稻桩高,冬泡、冬翻田少,有利于螟虫越冬。

2玉米病虫发生趋势

全年中等偏重发生,其中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玉米蚜虫、纹枯病、叶斑病中等发生;锈病中等偏轻发生。主要依据一是我县玉米种植面积上年种植面积10.16万亩,纹枯病发生危害重,防治水平不平衡;二是玉米蚜虫越冬寄主较丰富。三是氮肥施用量大,植株嫩绿,易感病虫且防治水平不一。四是玉米螟常年发生面积大,越冬基数高,平均每百杆19条;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已安全越冬,上年在我县发生面积0.93万亩,预计今年迁入我县的时间为5月上旬,将对我县春玉米苗期造成较大危害,且存在暴发的风险。玉米粘虫总体轻发生,但因冬季气温偏高,对种群繁衍有利,存在局部小范围高度集中危害的危险。

3柑桔病虫发生趋势

全年属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红蜘蛛、潜叶蛾大发生;矢尖蚧、锈壁虱、花蕾蛆、炭疽病中等偏重发生;疮痂病、柑桔天牛、吉丁虫中等发生。主要依据是桔园疏于管理,树势抗性不强,同时 4-5月适温高湿,有利于柑桔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对红蜘蛛和炭疽病发生极为有利。7-8月高温干旱对柑桔锈壁虱发生为害有利。

4金银花病虫发生趋势

全年属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白粉病、蚜虫中等偏重发生,炭疽病中等偏重发生,咖啡虎天牛中等发生。主要依据是去年蚜虫发生面广量大,加上金银花种植区植被丰富,蚜虫越冬寄主植物多,利于蚜虫越冬;白粉病和炭疽病去年发生普遍,菌源丰富,同时感病品种(本地老品种)种植面积大,我县5-7月份金银花主栽区雾露天气多,利于白粉病及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

5百合病虫

全年中等至偏重发生,百合枯萎病、疫病偏重发生,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蚜虫中等发生,主要是暖冬气候有利于蚜虫越冬,病害菌源丰富,百合苗期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百合病害的发生流行。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