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靖州县植保植检站 | 2020年04月14日 |
根据我站3月及4月初调查的冬后病虫残留基数、我县农作物栽培制度和历年病虫发生规律,结合作物品种布局、气象预测资料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全年病虫发生面积190万亩次左右。其中,水稻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柑桔病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草地贪夜蛾发生重于去年;杨梅腐烂病等偏重发生流行;葡萄霜霉病大发生;蔬菜等其它作物病虫害中等至偏轻发生,个别偏重发生,基本与往年相当。
一、发生趋势预测
(一)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计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分别约为39万和36万亩次左右。
二化螟: 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其中一代偏重发生,主要为害中稻秧田、早插大田;二代中等发生,山区稻田及嫩绿田偏重发生,预计各代发生面积在24万亩次左右;三代在迟插稻田偏重发生。
稻纹枯病:中等发生流行,预计发生面积在12.5万亩以上。
稻瘟病:中等流行,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组合)种植面积大的山区将大流行,预计发生面积3.9万亩次左右。
稻曲病:中等流行,山区(海拔500米以上)稻田偏重流行,预计发生面积3.2万亩左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重流行,以前期白背飞虱防治不及时的中稻发生较重,严重田块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预计发生面积约2万亩以上。
其它病虫: 稻蓟马中等发生;稻杆潜蝇、稻象甲、稻赤斑黑沫叶蝉中等发生,在山区危害较重;稻蝽象、稻苞虫、细菌性基腐病、叶鞘腐败病等在部分丘块发生较重。
(二)柑桔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柑桔红蜘蛛: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6万亩次。
柑桔锈壁虱:大发生,与去年相当,预计发生面积3.9万亩次,主要于6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温干旱天气危害成年果园造成“黑果”。
柑桔潜叶蛾:在幼树园、苗圃、高接换种园和管理粗放园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万亩次。
柑桔蚧类:中等发生,在部分常发老树园偏重发生。以矢尖蚧、糠片蚧、褐园蚧、红蜡蚧、吹绵蚧为主,预计发生面积3.3万亩次。
柑桔溃疡病:中等发生,在老病区发病较重,特别是橙、柚类上为害重,预计发生面积约0.7万亩。
柑桔疮痂病:中等发生,在宽皮桔类上偏重发生, 预计发生面积3.1万亩。
柑桔炭疽病:中等发生,在椪柑上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2万亩。
柑桔砂皮病: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发病老桔园大流行,预计发生面积3.3万亩。
大实蝇:发生面积较去年略有减少,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为中等发生,在铺口、藕团、飞山、寨牙、艮山口等乡镇部分桔园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4万亩。
其它病虫:花蕾蛆、蚜虫、白粉虱、恶性叶甲、尺蠖、风蝶、天牛、树脂病、煤烟病、脚腐病等病虫在各地桔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园发生严重。
(三)蔬菜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仍是一个偏重发生年份,冬春病害重,春夏之交和夏季病虫并重,秋季虫害重,预计发生面积21万亩次以上。其中霜霉病、疫病、炭疽病、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病虫偏重发生,病毒病、瓜类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螟、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等病虫在部分菜园发生较重。
(四)其它作物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流行,预计发生面积8.5万亩左右。
葡萄病虫害:预计霜霉病大发生,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中等偏重发生,黑痘病为中等发生。
梨树病虫害:预计梨黑星病、梨食心虫大发生,梨锈病、梨木虱、蝽象、吸果夜蛾等病虫中等偏重发生,部分梨园干腐病与腐烂病混合发生较重,梨茎蜂、梨茎腐病在部分梨园中等发生。
杨梅:预计卷叶蛾、杨梅粉虱、腐烂病、褐斑病在部分果园中等偏重发生,个别杨梅园赤衣病、腐烂病严重发生。
农区害鼠:近年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以山区稻田发生较重,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9万亩次左右。
二、病虫发生趋势预测的主要科学依据:
(一)冬后病虫基数:
1、水稻:二化螟今年冬后有效虫源田面积约17.3万亩,有效虫源田的虫量加权平均亩有幼虫4250.8条,分布平均亩有幼虫3001.5条,二化螟死亡率平均为3.1%,加权平均与分布平均虫量均较去年偏高,死亡率较去年略高,具备偏重发生条件;另据冬后调查中稻纹枯病菌核量,亩平残留菌核8.15万粒,与去年基本相近,具备大发生的菌源基数。
2、柑桔:据3月下旬至4月初调查统计,红蜘蛛平均百叶成若螨172—3609头,卵243—2741粒,个别危害严重桔园百叶成若螨达5000头以上,卵6000粒以上,与去年同期相当;矢尖蚧百叶有雌蚧9-106头,平均36.6头,与去年相当;柑桔大实蝇每平方米越冬蛹0.7—4.5个,较去年偏低;砂皮病、炭疽病、疮痂病、溃疡病老叶病叶率均与去年同期相当。
(二)气象条件:根据气象部门预测, 预计2020年我县年平均气温略偏高,气温变幅大,有高温干旱发生。春季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稳定通过8℃的时间接近常年,在3月中旬,稳定通过11℃的时间接近常年,在3月下旬,春播天气趋势属正常年景,3月下旬有春寒或倒春寒天气发生。预计年总降水量偏多于常年,但时空分布不均,前多后少,汛期(4~9月)总降水量为950~1000mm,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左右,其中4-6月总降水量为620~650mm,7-9月降水量为300~330mm,雨水相对集中在5月中下旬及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柑桔炭疽病、溃疡病及蔬菜病害的发生蔓延;雨季结束在7月中旬,雨季结束后有干旱发生,8月干旱较为严重,高温时段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日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对中稻后期的纹枯病及蔬菜、柑桔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有利于锈壁虱的发生;加之我县山区光照时间短、雾大、露水重等明显的山区小气候极有利于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流行;10-11月的温湿条件又有利于柑桔红蜘蛛的发生。
(三)品种抗性及栽培特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物种类多,播期不一,品种优质化程度加大,连片种植少,“插花”种植现象普遍,造成禾苗生长不一致,桥梁田多,有利害虫辗转为害,特别有利于螟虫和两迁害虫发生危害;且近年水稻主栽品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且大部水稻品种抗病抗虫性普遍不高,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四)肥水管理条件:目前农村由于缺少劳力等因素,农户偏施化肥、氮肥现象普遍,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普遍不足,导致禾苗生长嫩绿,封行过早,植株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取食、产卵。
(五)防治因素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逐步推进及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阿维菌素、苯·丙环唑等新型药剂的推广应用,一些病虫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生态环境逐渐得到好转,但由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对大部分常用农药的抗性增强,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市场药剂质量参差不齐,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难以保证。违规滥用农药,增强了病虫的抗药性,杀伤了天敌,导致害虫猖獗。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防治技术水平欠缺、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时期把握不准,气候因素复杂,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今年我县农作物病虫仍是一个偏重发生年份,希望各乡镇农技站务必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多深入实地调查,为当地党政领导当好参谋,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切实搞好我县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公益提示语:
1、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行病虫专业化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深入推进农药减量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第十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病虫情报由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发布病虫情报,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