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炎陵县植保 2017年05月08日

抓好一代二化螟及“南黑”防治

一、控好一代二化螟及其他病虫:据县植保站调查,二化螟灯下4月27日、5月3日出现两个蛾峰,现田间卵量已达18块/亩,且一季稻秧田卵量比双季稻区大;稻杆潜蝇在一季稻区少数田块开始发生,易感稻瘟病的品种需预防稻瘟病。为此,特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1.防治时间:5月11—15日。

2.防治对象:主治早稻和一季稻秧田二化螟,兼治稻杆潜蝇,挑治稻象甲,预防稻瘟病。

3.防治药剂:

防治二化螟、大螟、稻杆潜蝇: 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或10%四氯虫酰胺40克+90%杀虫单60克或18%杀虫双200毫升。

防治稻象甲、稻小潜叶蝇:每亩用10%吡虫啉80克。

预防稻瘟病:亩用75%三环唑30克或10%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毫升。

二、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些年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由白背飞虱传播,具有暴发流行性、潜在危害性和极端危险性特点,很多农户都曾有惨痛的教训。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关键是抓好7叶期前传毒白背飞虱的防治,因此,应提高警惕,从购种做起,结合种子消毒,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一是全面普及种子拌种处理和秧田秧苗3—4叶一心期送稼药技术。选用高含量吡虫啉、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预防白背飞虱,在秧苗移栽前3—7天科学施用送稼药,压低秧苗期飞虱虫口数量。二是有选择性开展大田“治虱防矮”。重点区域要在本田初期(移栽后7—10天)用吡蚜酮、吡虫啉或烯啶虫胺等药剂开展防治一次白背飞虱。一般区域中、晚稻视白背飞虱虫量及带毒率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本田初期防治措施。三是要针对已发病株及时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单季稻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已处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且发病程度不重的水稻,及时将病株拨出并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毒源量。对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应采取改种下茬水稻或其它作物。

特别提示:

全县人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减量控害等,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利国利己利后代。

防治病虫时加入“激健”、“碧护”等生物制剂,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实现农药零增长。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