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临澧县植保植检站 2017年03月16日

2017年水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今年我县水稻病虫冬后基数,结合作物布局、栽培特点、天气因素,参考历年水稻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我县水稻病虫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以“三虫两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虫害重于病害;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大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和老病区大发生流行;部分次要病虫(稻曲病、稻象甲等)危害较重,稻曲病在两系杂交稻上中等偏重发生,稻象甲将严重危害迟插早稻田、直播中稻田、一季稻秧田和早插的晚稻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危害程度减轻,去年又有抬头的迹象。大螟虫源基数下降,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早稻上稻飞虱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大发生;中稻上稻飞虱大发生,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三、四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大发生;晚稻上稻飞虱大发生,四、五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三代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具体发生趋势及分析如下:

一、发生趋势

1、稻飞虱:大发生。早稻上中等发生,中、晚稻上大发生。

2、二化螟:一、二、三代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

3、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一代为轻发生,二代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三、四代大发生,五代中等偏轻发生。

4、纹枯病:早、中稻上大发生,晚稻上中等发生。

5、稻瘟病: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区域大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老病区大发生,其中早稻叶瘟、穗瘟和中稻叶瘟、穗瘟大发生。

6、其他病虫:稻曲病在两系杂交稻种植区中等偏重发生;稻象甲将严重危害迟插早稻田、早播的中稻田、晚稻秧田和早插的晚稻本田。大螟在早、中、晚稻上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将在一季(中)稻和晚稻局部区域中等偏轻发生。

二、预测主要依据

1、病虫基数:纹枯病大流行,且发生面广,菌源普遍存在,3月14日调查,亩残留菌核25.6万粒(去年24.2万粒)。老病区病稻草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为其发生提供大量菌源。二化螟越冬基数较去年有一定上升。据3月15日调查,加权平均亩残留幼虫610.8条,比去年多147.61条。晚稻田高的丘块达6600条。

2、栽培特点:①耕作方式的多样化,今年我县紧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这一红线,确保双季稻面积不减少。但传统单双季稻混栽模式仍然存在,且单季稻多为插花种植,有利病虫的繁殖和转移危害,这是二化螟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全县水稻机收面积进一步扩大,机收田的稻桩高,有利病虫害的越冬与积累。②轻型栽培技术(旱育秧、软盘抛秧、小苗移栽等)和杂交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造成禾苗早生快发,封行早,荫湿度大,极利于病虫的发生与流行;③施肥水平不均衡,农民依赖化学肥料且偏施氮肥现象依然严重,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合理,将导致禾苗生长嫩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害虫的取食发育;④品种抗逆性差,随着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对多种病虫害抗性感弱;⑤早稻杂交稻面积增大,生育期拉长,有利于一代二化螟和稻飞虱持续危害。

3、防治因素:①农药市场混乱,少部分经销商为了快速收到防病治虫的效果,使用非水稻专用药剂或复配剂防治病虫。而对口药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假劣农药在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②防治用药量和防治次数屡增不减,抗药性增强;③防治方法不当,用水量不足或田间缺水现象严重,导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④劳动力弱化导致防治不及时,影响防治效果。

4、气象因素: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二化螟越冬蛹存活。据气象部门预报,3-7月气候变化大,有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长期天气预报,降雨前多后少,集中在5-7月,有利于早、中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加之插花种植,即有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迁入、繁殖,又有利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8月中下旬以后干旱少雨,部分丘块脱水早,降低防治药效,不利三代二化螟、大螟和后期稻飞虱的防治。


公益提示:

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不断提高全省植保抗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