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湘乡市植保植检站 2017年03月06日

2017年水稻主要病虫趋势分析及防治策略

2月27—3月3日,市植保站组织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农技站进行病虫冬后调查,根据冬后调查结果,结合我市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气候条件综合分析,2017年我市水稻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年,其中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稻瘟病中等偏重发生;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中等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局部地区发生,稻水象甲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稻蓟马发生有加重趋势。

一、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冬后调查,全市二化螟平均每亩残留活虫量为14011条,是2016年1800条的7.78倍,其中最高丘每亩有活虫96000条,具备大发生的基数条件。纹枯病冬后菌核调查,平均每亩有菌核11.78万粒,比2016年减少22.24%,最高丘每亩有菌核56.4万粒,菌源基数仍然较大,有利于纹枯病大发生。

2、品种布局和耕作制度。一是我市今年计划种植早稻54.7万亩,中稻和一季稻0.8万亩,晚稻55.9万亩,优质稻面积8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20万亩。一季稻面积较大,且与双季稻混栽程度高,使病虫害有大量的转移桥梁田,易造成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多种害虫的世代重叠和转移为害,使防治难度增大;二是受粮食收购价及农资价格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市优质稻及早稻常规稻面积会增加,优质稻及常规稻自身的抗病耐虫能力差,对稻瘟病、稻曲病的抗性低,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暴发流行。而中、晚稻又以杂交稻为主,杂交稻植株高大,茎杆粗壮,营养丰富,生育期长,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的发生流行;三是抛秧面积增加,由于抛秧早,分蘖苗数多,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来源,并使田间荫蔽,湿度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四是田间管理不当,晒田过迟,多施化肥,偏施氮肥,降低了水稻自身抗病耐虫能力,有利于病虫害的暴发流行;五是免耕栽培面积扩大,施药不合理,有利于病虫害直接在本田为害及病虫抗性的产生,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重治轻防、重虫轻病”的防治观念,极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大发生,增加了防治难度。

3、气候条件。我市早稻期间降水普遍较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降落繁殖,特别是5、6月降水集中,正值早稻孕穗抽穗期,极有利于稻瘟病的暴发流行。8、9月份,易受台风影响,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迁入,将给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8月底至9月初的“寒露风”,对晚稻稻曲病、稻瘟病的发生也极为有利。9月北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随气流大量回迁,有利于晚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

4、药剂因素。大部分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中得到了多年使用,病虫抗药性显著增强,给病虫害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防控策略

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植保工作,进一步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全面推进以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重点的植保工作,在控制好病虫害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加强病虫监测,确保预报准确。植保干部必须认真搞好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田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在病虫害大发生之前,及时准确作出预报,制订防治方案,指导全市大面积病虫防治。

3、策略。全市要狠抓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不放松水稻病害预防和“两迁”害虫监防。去年我市部分乡镇第四代二化螟发生较重,冬后残留基数高,全市要将二化螟的防治作为今年植保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病虫害绿色防控,要做好“两迁”害虫的监控,积极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及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对发生有加重趋势的新病虫要加大宣传培训及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稻水象甲、细菌性条斑病的监测和防控,严格控制检疫性对象扩散蔓延。

二化螟狠抓早稻第1代,晚稻第3代的防治,不放松中稻、一季稻第2、3代的防治,晚稻兼治第4代,降低越冬基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采用压前控后的策略,重点控制“两迁”害虫在中、晚稻上的暴发,特别是要加强中晚稻秧田和大田前期稻飞虱的防治,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稻瘟病、稻曲病重点做好水稻破口前期至齐穗期的预防工作;纹枯病连年大发生,菌源基数大,提倡早防治,推广高效新药剂进行防控;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重点抓好4月下旬的成虫防治及5月上旬的成虫和幼虫防治,并做好普查工作,严格控制其扩散蔓延;做好中、晚稻秧田稻蓟马及5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稻秆潜蝇的防治;细菌性条斑病重点做好老病区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