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 |
湘潭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2025年07月14日 |
2025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167万亩次(去年同期为253.85万亩次),防治面积158万亩次。预计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面积752万亩次(其中虫害615万亩次、病害137万亩)。
上半年水稻播种面积151.97万亩,其中早稻90.68万亩、中稻61.29万亩(2024年早稻90.59万亩、中稻62.9万亩),病虫主要以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稻水象甲在局部地区发生。草地贪夜蛾各县市区均未报告发生。
一、上半年发生特点
1、上半年总体上病虫中等发生。
2、病虫始见:第一代二化螟灯下始蛾4月5日,比2024年晚6天;稻纵卷叶螟始见于5月12日,比2024年晚17天;稻飞虱始见于4月28日,比2024年晚13天;水稻纹枯病始见于6月3日,与2024年为同一天;草地贪夜蛾未报告发生(2024年5月14日始见幼虫),高空灯下未见成虫。
3、特点:二化螟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少数感病品种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秆潜蝇、稻蓟马轻发生,稻水象甲、稻象甲在部分乡镇轻发生。
二、上半年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1、二化螟
冬后调查,全市加权平均亩平残留虫量12589.4头,比去年同期(13154.4头)减少4.3%。从有效虫源田分析,全市统计有效虫源田面积120.93万亩。其中:板田69.42万亩,占比57.41%,亩平残留虫量13576.4头;绿肥田24.5万亩,占比20.26%,亩平残留虫量10736.06头;板田和绿肥田面积大、残留虫量高,为上半年二化螟发生提供了充足虫源。
第一代灯下(湘乡市佳多测报灯)蛾峰为4月23日和5月3日,高峰日蛾量分别为每晚623只和305只;2024年灯下蛾峰为4月15日、4月27日和5月7日,高峰日蛾量分别为每晚265只、755只和265只。2025年全代蛾量5559只,是2024年4425只的1.26倍。智能测报灯始蛾为4月3-11日,蛾峰为4月20-23日和5月2-3日,高峰日单灯平均蛾量分别为157只和55日,高峰日单灯最高蛾量分别为273只和109只;智能灯全代平均蛾量1010只,最高1628只。全市在5月12-15日进行普治。防治后田间残留虫量980条/亩,枯心株率0.1%。
第二代佳多测报灯下始蛾6月9日,与2024年为同一天。2025年6月21日出现蛾峰,高峰日蛾量81只;2024年6月26日出现发蛾高峰,高峰日蛾量为186只。智能测报灯始蛾为6月3-11日,蛾峰为6月19-20日,高峰日单灯平均蛾量为33只,高峰日单灯最高蛾量为47只;至6月24日智能灯全代平均蛾量211只,最高341只。第二代主要为害一季稻,全市安排在7月5-8日进行普治。
今年二化螟由于早稻天气条件好,加上密植禾苗生长快封行早,部分未进行防治或防治用水量过少的田,田间出现了一定数量枯心苗,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积极采取补治措施,有效控制了二化螟危害。
全市发生面积78万亩次,防治面积86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
第一代灯下(佳多)始见为5月12日,比2024年晚17天。湘乡市植保站2025年田间系统赶蛾始见5月21日,灯下5月21日出现迁入高峰,高峰日蛾量为每晚9只,全代蛾量49只,田间赶蛾5月21日始见,5月28日出现发蛾高峰,高峰日每亩蛾量11只,全代蛾量49只。
第二代测报灯下6月18日始蛾。田间赶蛾6月19日始见;2024年田间赶蛾发蛾高峰日为6月26日,高峰日蛾量为586只。今年全市稻纵卷叶螟第一代、第二代均为零星发生,未进行普治。
今年,稻纵卷叶螟迁入迟,第一、二代迁入蛾量明显比去年少,均为零星发生,未进行防治。
3、稻飞虱
今年灯下(湘乡佳多)稻飞虱始见为4月28日,比2024年晚13天。2025年长翅型成虫4月28日、5月06日和5月21日出现明显的迁入高峰,高峰日灯下虫量为每晚18只、14只和13只;2024年长翅型成虫4月29日、5月25日和6月9出现明显的迁入高峰,高峰日灯下虫量为每晚38只、55只和22只。2025年早稻灯下稻飞虱长翅型成虫总虫量为129只,其中褐飞虱128只,占99.22%,白背飞虱1只,占0.78%;2024年早稻灯下稻飞虱长翅型成虫总虫量为628只,其中褐飞虱406只,占64.65%,白背飞虱222只,占35.35%。早稻灯下稻飞虱总虫量明显少于2024年。2025田间若虫始见5月19日,比2024年晚4天,田间若虫高峰为5月19日,百蔸虫量为6只;2024年田间若虫高峰为5月20日,百蔸虫量为731.3只。今年早稻田间未见短翅型成虫。
今年早稻稻飞虱迁入期比去年晚,迁入量比去年少,全市在5月12-15日进行普治,防治后早稻田间稻飞虱发生为害较轻。
4、纹枯病
今年早稻纹枯病始见6月3日,与2024年为同一天。2025年流行期为6月12-30日,共18天;2024年流行期为6月10日到7月5日,共25天。
早稻期间降雨少,流行期比去年短,由于推广应用嘧菌酯、爱苗、满穗等高效药剂,有效地控制了纹枯病的危害,发病程度轻于2024年。
全市发生面积71万亩,防治面积60万亩次。
5、稻瘟病
由于早稻中后期气候条件利于稻瘟病发生,今年仍有部分早稻品种(主要为镉低积累品种中安2号)穗颈瘟发生较重,全市总发病面积为1000亩左右,少数防控不及时的病穗率达到30%以上,全市大田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较去年大幅减轻。
三、下半年病虫害发生趋势
1、预测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171万亩次、190万亩次、195万亩次、116万亩;稻曲病、稻瘟病中等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20万亩、1万亩;稻杆潜蝇、稻蓟马偏轻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20万亩次、31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
预测依据:一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已存在较大的病虫基数;二是气候条件有利,7-9月受台风和高温高湿影响,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三是品种布局,优质稻种植面积较大,优质稻病虫抗性相对较低,增大了病虫防控难度;四是病虫害抗药性持续增强,一些效果好的农药新品种价格难接受,推广不普遍,导致市面上常年销售的许多农药的防治效果变差;五是少数农户对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第四代二化螟)的防控意识不强,加上一些种粮大户种田太多,粗放管理,不能及时按病虫情报开展病虫害防治,导致防效降低,病虫害基数增加,后期防控压力增大。
2、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
预测依据:这二年我市草地贪夜蛾发生较轻,玉米种植主要为春玉米为主,夏、秋玉米规模种植很少,容易疏于防控,防控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局部危害。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