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2017年07月14日

2017年永州市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各县区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气象条件以及历年病虫发生情况等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总体为偏重发生(4级)程度,现分述如下:

一、水稻病虫

2017年我市计划种植水稻651.5万亩,其中早稻310万亩,中稻(一季稻)29.5万亩,晚稻312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502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77.1%。

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有害生物总体偏重发生(4级),其中水稻纹枯病、二化螟大发生,稻飞虱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仍有潜在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将达到4416万亩次,具体趋势见下表:

(一)水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害名称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病虫害名称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稻飞虱

4

880

纹枯病

5

498

卷叶螟

3(4)

697

稻瘟病

3(4)

63

二化螟

5

65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2(3)

75

大螟

1

2

稻曲病

3

86

三化螟

1

3

细条病

2

10

稻象甲

2

20

叶鞘腐败病

2

12

稻蓟马

3

90

农田杂草

4

680

稻秆潜蝇

2

30

农田害鼠

4

620

另外,福寿螺、稻瘿蚊、稻叶蝉、稻蝽象、赤斑黑沫叶蝉、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等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冬后基数

(1)二化螟 每亩越冬虫量一般为1200—23500头,东安县最高150500头(鹿马桥镇),全市加权平均为4378头(去年2337头),是去年的1.9倍。其中东安县14054.1头、双牌10139.3头、冷水滩加平为7890头、道县7875头;全市幼虫死亡率加平为6.6%(去年3.62%),比去年同期高2.98个百分点。三化螟 在道县、江永、蓝山、新田等主发区冬后调查,没查到幼虫。

(2)纹枯病冬后亩菌核量一般为3.9-12万粒,加权平均8.8万粒,比去年少0.3万粒,仍具备大发生菌源基数。

(3)稻瘟病 室外稻草带菌率一般为0.03-6.4%,平均0.72%,比去年低0.06个百分点;室内稻谷带菌率一般有0.03-4.4%,平均0.88%,比去年同期低0.04个百分点。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去年在个别县区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历年我市白背飞虱迁入量大,防控不容忽视。

(5)据各县(区)植保站2月中下旬调查,全市农田捕获率为1.3—7.2%,平均3.3%,比去年低0.5个百分点;农舍捕获率为1.5—8.8%,平均3.8%,比去年低0.9个百分点,参考历年近似数据,具备中等偏重发生基数。

2、耕作栽培因素

(1)水稻机收面积不断加大,二化螟有效虫源面积上升。(2)水稻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早稻抛秧、机插秧面积大,移栽早,密度高,长势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病虫发生。(3)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品种抗性差,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4)中稻(一季稻)面积上升,插花种植普遍,品种多播期长,生育期不一致,有利于害虫辗转危害,加大防控难度。(5)晚稻免耕移栽及秸秆还田面积加大,导致晚稻田病源多,加重发病程度。

3、气象因素

(1)2016年冬季,华南、江南大部稻区气温偏高,对“两迁”害虫越冬总体有利;(2)我市5~6月雨水偏多且集中,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3)山区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稻秆潜蝇、稻蟓甲等病虫发生。

4、药械和人为因素

(1)复配农药多掺杂使用菊酯类农药,一是害虫易产生交互抗性,二是天敌生存受到抑制。(2)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高含量阿维菌素等当家药剂的抗药性增强,亩用量在逐年增加,可防效在下降;(3)专业化服务组织现大多采用飞防,用药液量小,对于内吸性不强的药剂在防治二化螟时肯定影响防效。

二、柑桔病虫

2017年我市桔柑种植面积约95万亩,预计桔柑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549万亩次以上。

(一)柑桔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病虫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红蜘蛛

4

147

柑桔大实蝇

2

5.5

潜叶蛾

3

70

溃疡病

3

34

锈壁虱

3

50

炭疽病

3

34

蚧类

3

40

疮痂病

2

20

花蕾蛆

2

13.5

煤烟病

2

14

黑刺粉虱

2

6

其它病害

3

50

其它虫害

3

65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据东安县植保站2月下旬在大庙口、紫溪等柑桔主栽区观测点调查:柑橘红蜘蛛平均百叶有蛛115头(去年同期57头),平均百叶有卵0只(去年同期0只),平均有虫叶率18.0%(去年同期20.0%),虫口基数去年同期略齐平;柑橘黑刺粉虱平均百叶有虫12.0头(去年同期40.0头),有虫叶率5.1%(去年同期4.8%),虫口基数低于去年同期;江永县3月中旬在桃川镇柑橘园老叶上调查,疮痂病病叶率0.16%,;溃疡病病叶率0.14%;炭疽病病叶率0.46%。柑橘木虱每百梢虫量0.02-0.05只,红蜘蛛180-220只/百叶。回龙圩管理区3月中下旬调查,红蜘蛛有螨叶率为37.1%,百叶螨量平均为155.4头,桔蚜平均有蚜株率12.5%。在主发区,柑橘大实蝇每平方米活蛹数为0.2—10个,脐橙达12.5个,蛹成活率为66.7—100%,明显高于去年。祁阳县调查:红蜘蛛越冬基数百叶螨卵量285粒。柑桔粉虱百叶虫量42头,具备中等发生虫源基数;柑桔矢尖蚧百叶虫量61头,较去年稍少。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16头,比去年稍少。柑桔疮痂病病叶率2.5%,发生主要以温州蜜柑为主,炭疽病病叶率4%,椪柑炭疽病病枝率5%,应重点注意椪柑果梗型炭疽病的流行。柑橘木虱在道县、江永、回龙圩等黄龙病重发区虫口基数仍较大;黄龙病病树彻底砍除难度大,菌源依然存在。

2、栽培管理因素。(1)新种桔园以橙类、沃柑为主,有利于柑桔潜叶蛾等害虫增殖危害和柑桔溃疡病等病害流行。 (2) 柑桔园生草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有利于柑桔有益生物的越夏和繁殖,可减轻病虫的发生为害。(3)柑橘园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且偏施氮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弃管失管果园有利于木虱的发生、为害。(5)果农私自调运未经检疫的苗木以及接穗,利于柑橘黄龙病发生与蔓延。

3、气象因素。 (1) 春季气温总体偏高,雨量充沛,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3~5月和10~11月的温湿条件有利于柑桔红蜘蛛春秋两季的发生;7—8出现高温热害和夏伏旱的可能性较大,有利于锈壁虱的发生。

4、农药械。(1)近年来防治柑桔红蜘蛛的农药品种多以哒螨灵和阿维菌素为主要成份,加上个别地方农户滥用菊脂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且用药次数增多,导致害螨抗药性增强,危害日趋猖獗,防治难度增加。(2)柑橘木虱防治面积不断增大,有利于控制黄龙病的扩散蔓延。

三、蔬菜病虫

2017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278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521万亩次以上。

(一)蔬菜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病虫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菜蚜

4

86

辣椒炭疽病

3

12

斜纹夜蛾

3

48

十字花科霜霉病

3

23

小菜蛾

3

48

灰霉病

2

6

菜青虫

4

60

瓜类枯萎病

2

11

豇豆荚螟

2

12

白菜软腐病

3

12.7

烟青虫

3

14

作物疫病

3

23

小地老虎

3

25

茄科作物青枯病

3

12

甜菜夜蛾

2

13

辣椒病毒病

3

7

烟粉虱

2

8.5

猝倒病

2

4

黄曲条跳甲

3

20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2

2

瓜绢螟

2

1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

2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去冬今春气温较高,有利于病虫越冬,冬后基数大。

2、栽培制度因素。(1)品种多、复种指数大,桥梁田多,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2)重茬连作、串灌等现象严重,有利于病源累积、繁殖和传播。(3)少施、轻施有机肥,重施化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重化学防治,轻绿色防控技术,病虫抗药性逐年加大,防效不佳。

3、气候因素。今年上半年雨水较多,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玉米病虫

2017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81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57.5万亩次以上。

(一)玉米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纹枯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蚜虫

玉米螟虫

发生程度

3

2

2

4

3

发生面积

23

6

11

45

42.5

(二)主要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较大。全市玉米螟越冬基数百秆活虫26头,比去年同期多3头,且越冬场所复杂,有效虫源面积大。东安县植保站3月中旬在新圩江、花桥等玉米主栽区调查:玉米螟百秆活幼虫81.1头(去年同期79.2头),死亡率1.41%(去年同期0.97%),具备偏重发生基数。平均化蛹率5.11%(去年同期4.85%),发育进度略早于去年,成虫羽化高峰预计提早1天左右。江华县16头/百秆(去年12头/百秆)。

2、春播后低温寡照时日较多,有利于苗期病害发生。

3、连作现象严重,菌源广泛存在,有利于病害发生。

4、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秸秆还田、高肥水栽培、密植等耕作措施的大面积推广,不仅有利于种群持续积累,也为害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境。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