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省动态

“四个强力”推动湖南基层植保体系建设

2025-06-13 来源: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 【字体:

科学防控病虫害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而健全的基层植保体系则是保障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基础。2022年以来,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关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强力推动全省基层植保体系建设,确保了植保防灾减灾“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治指导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稳粮保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力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2022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委编办出台了《湖南省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机构设置方面,明确规定农作物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农业大县(市、区),应独立设置植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队伍建设方面,要求县级植保植检机构要按每10万亩作物配备1名植保植检专业人员事业编制,农业乡镇至少配备1名植保员。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制定本地方案,按程序组织实施。

二是强力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机制。2022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将植保体系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提升地方党委政府对植保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完善植保体系建设的主动性。2023年,中央将完善基层植保体系建设纳入对省级党委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湖南借力进一步推动基层植保体系建设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是强力开展全覆盖的素质提升培训。2024年,湖南省分湘东、湘南、湘西、湘北、湘中5个片区组织开展省、市、县植保人员集中培训,根据不同片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及病虫害发生防控情况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对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结业证书。同时,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以“植保课堂”的形式线上面向全省植保人员、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开展培训,受众广泛,反响良好。

四是强力宣传植保体系重要作用。组织开展水稻、油菜、柑橘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真实客观反映植保工作成效。面向全省植保技术人员举办短视频拍摄制作培训班,提升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的能力。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科普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知识,宣传植保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认识植保工作重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助力全省植保事业发展。

二、取得成效

一是测报调查人员有保障,病虫情预测预报精准及时。2024年,全省累计发布病虫情报800余期次。其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为科学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防控技术指导人员有保障,病虫防控科学高效。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和重大病虫防控关键节点,累计派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组6053个,技术人员3.5万余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有效保障防治技术应用到位,发挥减损保丰收的关键作用。

三是疫情阻截防控人员有保障,有效遏制了重大植物疫情恶性传播蔓延。各级植保机构明确职植物检疫员,规范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疫执法等相关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恶性传播蔓延的底线。

三、创新经验

一是凝聚推动实施方案落地的共识合力。邀请地方政府、财政、编办、应急、工信、气象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参加作物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观摩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植保工作成效,增加社会各界对病虫防控成效的认识和支持。

二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充实植保队伍力量。艰苦地区适度降低毕业生招录学历要求,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培养专技人才,探索通过公开聘任、招标委托等方式招聘村级兼职植保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植保公益服务。

三是加强县乡植保机构人员能力建设。根据各地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发生实际,分层级分区域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基层植保人员专业能力水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