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1 | 来源: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 作者:欧高财 | 【字体:大 中 小】 | ![]() |
同志们:
在全省春耕生产即将全面铺开之际,召开这次全省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3年植保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植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全面部署今年植保工作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努力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安全。刚才,益阳市、怀化市、岳阳县、醴陵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去年的工作,值得全省学习借鉴。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然后再请李厅长作重要指示。
一、及早部署,科学防控,2013年植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3年,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旱情,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58874.5万亩次,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尤其是中晚稻稻飞虱长期保持重发态势。全省围绕植保防灾减灾中心任务,及早部署,准确预报,科学防控,有效控制了病虫发生为害,确保大旱之年病虫没有造成大的为害损失,全年共挽回稻谷损失598.7万吨、棉花7.1万吨、柑桔109万吨、蔬菜181.2万吨、油菜21.2.万吨、玉米17.3万吨、马铃薯2.6万吨,为促进湖南农业和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的成绩。
(一)全力抓好了以水稻重大病虫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及早安排部署、准确预警预报,精心组织防控,有效控制了以水稻重大病虫为主的农业生物灾害,保障了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及时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准确预报预警。二是科学指导防控。3月7日,召开了全省工作部署会议,强化水稻药剂拌种技术,落实防控策略。并下发了相关文件和方案。8月20日,组织召开中晚稻病虫防控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各项防控工作落实。三是明确防控责任。按照属地责任管理原则,全面落实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专家技术负责制。四是强化督促检查。省站班子成员携分管科室,于6月和 8-9月,对14个市州水稻病虫防控进行了两次专项督查。通过督查,促进了各项植保工作尤其是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深入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013年,全省专业化服务组织达1365家,全程服务面积1620万亩,其中水稻1300万亩、柑桔215万亩、其他作物共105万亩,日服务能力达550万亩,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大大提高。农业部专业化统防统治调研组到我省双峰、邵东县调研时表示: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湖南领先优势非常明显。6月26日,召开了大湘西地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场)会,推动湘西地区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柑桔等特色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尤其是以专业务服务组织为平台,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并形成工作亮点。岳阳、宁乡、沅江、资阳、鼎城、澧县等6个县市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每县在水稻上集中连片5万亩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态调控、性诱、灯诱、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共培训机防手360多场、1.5万多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25万余份。同时,全省6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重点县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平台,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推广。种植业司叶贞琴司长到我省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多次在全国会议上对此进行表扬,拟今年在我省召开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会议。融合推进还在全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湖南卫视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绿色防控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办点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同步推进,全省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面积50多万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推广面积达550多万亩。一是在湘阴、邵阳等15个县市创建水稻、茶叶、果树、蔬菜等省级示范区,在湘西北18个县开展柑桔大实蝇绿色防控,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部门、企业、农户多元投入的推广模式,实现了企业赢利、农户增收共赢。三是着力开展了性诱、灯诱、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用药等单项技术集成的应用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四)植物疫情防控和检疫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全省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分类管理”措施,使全省稻水象甲、柑桔黄龙病、西瓜果斑病、葡萄根瘤蚜等植物疫情得到及时防控,沅陵、溆浦等地的黄瓜绿斑驳病毒疫情和南县等地的扶桑绵粉蚧疫情得到有效处置。进一步强化了检疫执法、疫情应急处置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推进市州联合检疫执法,收效明显。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检疫相对人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规范管理,检疫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案卷制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检疫签证、引种审批等日常工作进一步规范。全省检疫开证数量大大增加。
(五)测报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督促全省各个监测点严密监控病虫发生动态,增加病虫监测频次和范围,及时准确掌握病虫病虫发生信息。二是健全各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传递周报制度和突发病虫随时报送制度,确保病虫信息准确及时。在湖南农业情况通报上发布3期水稻病虫害预警信息,我省国家级区域站病虫信息上报工作排全国第1名。三是督促区域站建设项目县加快建设和验收,今年有7县市完成了验收,项目职能进一步发挥,其中洪江市等5个区域站纳入了全国首批100家标准化病虫区域站名单,即将授牌,为全省树立了标杆。四是对全省病虫情报的纸张、版头、格式等内容进行规范。五是多方筹措资金,启动“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此外,植保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省重点攻关课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省站主持的2个课题获得全国农业丰收二等奖、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各1项;全省植保系统“提质转型、创先争优”学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共收到学习体会51篇、业务创新论文63篇,省站已从中挑选了75篇文章汇编成册供交流学习;植保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湖南植保植检信息网点击量达30多万次;按照节俭办会的原则,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湖南省植保“双交”会。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进一步增强做好植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植保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湖南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耕地减少、城市化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务农主体植保专业技术水平低,保障粮食生产数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要求我们的工作重点由侧重于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向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实施科学用药,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开展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是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常年保持偏重发生态势,防控任务艰巨。湖南地处亚热带,地理位置特殊,全省地形呈U形结构,作物生长季节气温高,湿度高,复种指数高,病虫害大发生的频率高。近几年全省大力推进“优质湘米工程”,优质稻播种面积逐年增大,种植结构的调整,给病虫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名、特、优、新农作物种子、苗木的大批量引进和频繁调运,增加了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播和扩散的机率,如近年传入的扶桑绵粉蚧、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等。同时,根据专家初步预测, 2014年全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程度重于上年,面积大于上年。其中水稻病虫偏重发生,重于2013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二化螟偏重发生,湘中南部分地区大发生;纹枯病大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湘西南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病虫发生防控形势总体上比去年要严峻。
三是全省植保队伍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技术研究与储备总体滞后,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和植保工作承担的任务,特别是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
上述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三、把握重点,创新方式,全面推进2014年全省植保植检工作
2014年,全省植保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完成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两大任务;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三个理念;实现“四大转变”:一是防控重点要由粮食作物向统筹抓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转变,二是防控策略要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转变,三是防控方式要由分散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四是防控主体要由千家万户的农民逐步向公司化、社会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转变。进一步确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植保体制,建立完善的属地责任、分类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协调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方式,全面构建信息化网络化的病虫害监测与控制体系,着力在重大病虫害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各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打造现代植保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增产稳产做出新贡献。
为此将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
(一)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两项工作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计划在57个“百千万行动”示范县实施整体推进行动,每县整体推进面积5万亩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全覆盖,全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不少于1600万亩。大力扶持发展服务组织,每县重点培育2-3个上规模、管理规范的服务组织。搞好区域(村级)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支持和鼓励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探索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的新路子,延长服务链条。二是在19个县市开展柑桔大实蝇绿色防控示范,广泛应用性诱剂诱杀、捡拾落果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在5县市区开展茶叶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示范,示范应用性诱、灯诱、色诱、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大力开展各种作物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管理方式研究,为单项技术由点上示范向大面积推广应用打好基础。四是培训一批植保干部、种植大户和农民带头人,让更多的人掌握病虫绿色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以水稻为重点,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选择25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实施融合推进项目,借助服务组织平台大力推广应用科学用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形成大面积、高标准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
(二)全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防控。以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为中心,全力抓好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蔬菜、柑橘、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面积防控。重点是水稻“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三虫四病”、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玉米螟、柑桔大实蝇以及草害、农区鼠害等重大病虫的防控。全面完成植保防灾减灾目标,确保水稻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经济作物病虫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三)进一步夯实病虫测报工作基础。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切实发挥区域站的功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测报技术培训,强化测报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以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为平台,加强水稻等粮食作物病虫系统监测、大面积普查和基础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加强对马铃薯、茶叶、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病虫的监测,对新增加的病虫害种类逐步建立地方标准,规范测报技术,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市县测报数据的收集与上报,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建立全省病虫信息上下、纵横共建共享机制;大力推进电视预报,加强测报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提高测报现代化水平。确保重大病虫害中期预报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四)积极探索植物检疫工作新机制。一是建立植物检疫工作规范,重点抓好种子种苗企业信息登记,全面掌握湖南主要制种(种苗)企业的制种基地、销售渠道、市场范围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检疫执法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抓好重大植物疫情管理。实施疫情“发现-报告-处置-督办-跟踪报告”制度和疫情扑灭后补助机制。三是加强植物检疫执法检查,继续实施农业植物检疫联合执法,加大检查范围和力度,强化“以查促检,检打联动”的工作局面。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植物检疫联席会议制度和检疫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和效力。五是规范管理,提升检疫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案卷制作水平,规范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植物检疫签证行为。六是建立科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机制和封锁扑灭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产地和调运检疫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把检疫性病虫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增强对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的应急反应能力及防控水平。
(五)加强植保新技术推广。一是加大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药剂的推广力度;对当前我省主打农药进行抗性试验,摸清重大病虫害对当前主打农药的抗性水平;普及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合理轮换使用新药剂,延长病虫害对新药剂产生抗性的时间。二是加强绿色防控物化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光诱、性诱、色诱等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产品);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在粮食(优质)主产区、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着力改善示范区生态环境条件,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展示和发展方式的探索,树立样板典型,以点带面,加以推广。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植保相关知识,提高植保先进技术的普及率。三是大力开展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研究,加大减量用药技术、全程控药技术、植保信息技术等项目的合作研究力度,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植保新技术,争取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植保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当前,植保工作已由过去单纯开展技术推广向综合管理与技术推广并重转变,且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势在必行。一要加强植保业务管理。强化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病虫情报发布。二要强化植保信息管理。加强植保信息报送,及时向省站汇报相关工作动态和病虫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省植保站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工作。合力完善湖南植保植检信息网,一起将其打造成为全省植保系统工作部署、信息交流和业务学习的优良平台。今年,省站计划投入300万,推进以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植保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全省植保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三要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用好植保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发挥作用和实效。四要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加强植保干部培训力度,开展全方位培训,既注重理论层面,更注重提高田间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培训,使大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实干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植保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工作由被动做向我要做改变,努力开创我省植保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