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早稻秧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2024-03-11 来源: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 【字体:

各市州、县市区植保植检站(机构):

当前,我省即将进入早稻育秧关键时期,抓好早稻秧苗期病虫害防治,压低病虫基数,培育健康壮苗,对实现早稻单产提升意义重大。为此,省站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早稻秧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2024年3月6日


早稻秧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抓好早稻秧苗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促进双季稻生产和压低病虫基数,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我省早稻秧苗期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以下防控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秧苗期恶苗病、苗稻瘟病、烂秧病、立枯病、稻秆潜蝇、二化螟、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等病虫害,培育健康壮秧,为夺取水稻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二、防控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浸种消毒、药剂拌种、科学用药及加强肥水管理等防控技术措施,实现“治秧田、保大田”,保障早稻生产安全。

三、主要措施

(一)选择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当、病虫综合抗性好的良种,避免种植高(易)感病虫品种,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特别是病害的发生几率。

(二)做好播前浸种消毒。浸种前晒种1-2天,清水浮选去除烂种、死种、病种和空瘪种子。清水浸种10-12小时后,再用强氯精500倍液、25%咪鲜胺或25%氰烯菌酯2000-3000倍液等浸种10-12小时,漂洗干净后继续浸种催芽,有效预防苗期稻瘟病和恶苗病等病害。包衣种子直接采用日浸夜露的方式用清水浸种2-3天,每间隔10-12小时换水一次。  

(三)做好苗床土和育秧基质消毒处理。选用30%噁霉灵、25%咪鲜胺或70%敌磺钠对苗床土进行均匀喷雾消毒,旱育秧、地膜秧、温室大棚育秧基质于播种覆土后均匀喷洒于床内,预防烂秧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四)做好药剂拌种。种子催芽后选用70%吡虫啉或30%噻虫嗪等药剂拌种,预防白背飞虱、稻蓟马、稻秆潜蝇等害虫;选用精甲霜灵或精甲·咯·嘧菌等药剂拌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烂秧病、立枯病等主要病虫害,或选用噻虫·咯·霜灵等药剂拌种预防恶苗病、烂秧病、稻蓟马等多种病虫害。注意选用持效期长的拌种药剂。

(五)抓好秧田管理。在播种后至出苗前以通气供氧为主,保持秧田厢面湿润,利于扎根出苗。露地育秧需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种,1叶展开后,适当灌浅水。2-3叶期浅水勤灌,以保温防寒为主。寒潮来临时要及时盖棚护苗或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在连续阴雨天时要及时排水。设施育秧天晴时棚内温度升高快,要及时揭膜通风,以防高温烧芽、烧苗。科学施肥,防止因肥力不均而造成黄化或肥害死苗。

(六)抓好苗期病虫害防治

1.烂秧病。苗床土湿度过大时,应及时揭膜晾床,增强土壤通透性,防止造成生理性烂秧。在气温低较低时,应及时提高地温,气温较高时,要控制秧苗水分过快蒸腾,防止出现生理性失水、白芽或青枯死苗现象。秧田发生烂秧病时,立即揭膜晾床,选用咪鲜胺、精甲·噁霉灵等药剂喷雾,防止病害扩展。

2.立枯病。秧田发生立枯病时,可选用噁霉灵、敌磺钠、甲霜·噁霉灵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3.水稻恶苗病。苗床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以免病菌传播危害。苗期恶苗病发生普遍时,要抢时重新补种其它抗病品种。

4.苗稻瘟病。发病初期可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应在75%以上)、稻瘟灵(40%以上)、嘧菌酯(25%以上)或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兑水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7-10天再补治一次。

5. 稻秆潜蝇。为害株率达到1%以上时,选用呋虫胺、高含量吡虫啉等防治。

(七)打好“送嫁药”。水稻移栽前2-3天,施用秧苗“送嫁药”,以有效降低病虫基数,减少大田用药量。针对稻瘟病老病区或易感品种,可在水稻移栽前采取三环唑浸秧或带药移栽,有效抑制大田期叶稻瘟的发生和蔓延。防治二化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抗区域停止使用)、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5%以上)、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等。防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送嫁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注意与拌种药剂轮换)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如毒氟磷、香菇多糖、超敏蛋白等)现配混用。此外,可应用赤·吲乙·芸苔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植物诱抗剂,提高水稻抗逆性。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